FOBI 是一种可以对来自组织和生物体的荧光信号进行成像和分析的设备。可提供由蓝色、绿色、红色和 NIR 组成的 4 个荧光通道拍摄各种荧光蛋白和染料的图像。
本文节选自杨国源主编的《实验卒中模型方法学》,麻醉成功后以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常规备皮、消毒,取颈部正中切口,颈正中切口,钝性分离颈部腺体组织……
聚焦《脑缺血模型构建及检测》,从实验动物的选择、不同模型的分类,各个模型的构建方法到血流监测技术,两位老师将进行综合详细的讲解,全面助力你的科研实验研究。
卒中又名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是一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脑缺血模型。其发病机理与人类缺血性脑卒中表现相似,对于制作模拟人脑缺血模型对脑缺血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有重要意义。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有很多制备方法,包括光化学法、三氯化铁法、线栓法、自体血栓法、电流损伤法及自发性MCAO法等。
石墨烯具备了许多神经电极活性材料的特性,如良好的相容性、化学稳定性、柔韧性、光学透明性和高导电性等,为更精准的神经电生理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
RFLSI Ⅲ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基于LSCI(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技术设计,具有非侵入性、高帧率、高分辨率的优势,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暴露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精准量化微循环血流量,满足广泛的科研场景。
心脏骤停和复苏导致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与脑神经元的死亡密切相关。为此,研究者们通过促进受损的细胞功能的恢复,试图维持细胞内稳态,以此来开拓一种内源性的治疗方法。实验结论:激活的XBP1可以对CA后的脑神经起到保护的作用。
缺血半暗带是不稳定的,是高度动态性的。所以激光多普勒探头的位置,要与梗死模型制作成功以后的时间高度相关。
建立具有简便、可靠、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大脑中动脉远端阻塞模型,有利于脑缺血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可以利用该模型对各种预防、治疗脑缺血的方法和药物进行评价。本次介绍的大脑中动脉远端阻塞模型是利用双极电凝或者手术缝线将大鼠(或小鼠)的大脑中动脉主干进行电灼或结扎以阻断其供血。该模型具有脑梗面积及部位重复性好、物存活率高、梗死体积相对较小等优点,能较好地模拟临床卒中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