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透析技术是一种在体微量化学采样与检测技术, 基本原理:选择具有一定截留分子量的纤维半透膜制成的探针埋入待测的组织区域,以恒定速度向探头内灌注与组织液成分相近的等渗灌流液,当灌流液流经探头前端透析膜时,组织内小分子量生物活性物质即顺浓度梯度从膜外扩散入膜内,并随灌流液被引流至探针外,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收集透析液,检测其中待测生物活性物质水平,可监测该区域内细胞外生物活性物质浓度的经时变化过程。
在使用注射针连接玻璃电极进行病毒注射时,先用空针吸取足够的矿物油 (起密封作用) 填满玻璃电极后排出特定体积,再吸取等体积病毒溶液,矿物油的重力作用可以保证病毒注射更为流畅。另外矿物油与病毒之间因为密度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液面分界线,可用记号笔标记分界线的位置,便可直观观察到注射过程中是否存在针头阻塞现象。
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研究动物遗传、个体发育和行为活动的重要模式生物,而显微注射技术是线虫领域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研究线虫的基因表达、功能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等。
眼球作为相对独立的器官,球内注射是最有效的药物递送方式。眼球注射可突破血眼屏障,使药物迅速浓集于眼内, 继而在眼内扩散到达作用部位。具有代表性的眼内注射给药途径有视网膜下(subretinal)注射和玻璃体腔(Intravitreal)注射,玻璃体内注射能够使基因药物可以较快扩散至视网膜或脉络膜部位.
研究表明心脏纤维化与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密切相关, CFbs在心脏损伤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遗传背景多样性和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阻碍了CFbs对调节心脏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腹主动脉瘤(AAA)治疗难点在于缺乏有效的药物用以减缓AAA增长进程和防止瘤体破裂,而目前关于AAA病理生理学的大部分知识主要来自于动物模型的研究。因此,通过AAA动物模型了解发病机制,确定治疗靶点,以及测试潜在药物是突破AAA瓶颈行之有效的方案。
鞘内给药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入脑脊液,绕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是研究脊髓水平药物作用机制的常用给药方式,广泛用于损伤、疼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癌症治疗等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