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训明教授团队 | 脑缺血动物模型线下培训班,报名开启!
分享:
-
2023-05-25
-
来源:瑞沃德
-
浏览量:1076
在临床前研究中,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多种建模方式,包括线栓法、电凝法、光栓法等,同时研究者针对拟解决的科学问题而选择与之匹配的实验动物模型对于科学研究及临床转化至关重要。但是在日常脑卒中建模中,也常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
各类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优缺点,没弄明白
建模的影响因素,不知道怎么判断
BCAS模型制备方法,还没熟练掌握
6月16-18日 | 深圳
瑞沃德举办脑缺血动物模型培训班
特邀吉训明教授团队成员
任长虹、刘佳、徐珺、刘迎霞
四位老师讲授理论+实操
带你提升造模成功率
吉训明教授团队现场教学
任长虹 研究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研究员。毕业于日本山形大学医学部神经病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机制及神经保护,低氧/缺血预适应脑保护机制,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2项。发表SCI论文期刊论文63篇,统计源期刊24篇,获得国家专利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一等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刘佳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低氧医学研究平台副教授。主要研究低氧应激在机体多器官损伤及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专注间歇性低氧适应在疾病干预中的应用及机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多个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utophagy, Cell Death & Disease,Aging and Disease,Cell Death Discovery 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徐珺 技术员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低氧实验室技术员。主要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机制及神经保护,低氧/缺血预适应脑保护机制,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发表SCI论文期刊论文3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
刘迎霞 技术员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间歇性低氧抵抗小鼠缺血性卒中诱导损伤的分子机制,熟练掌握各类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
你将会在这里get
1、常见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分类、制备方法、模型优缺点、评价指标;
2、线栓法/凝断法MCAO模型实操教学;
3、BCAS模型应用介绍、制备方法、评价指标;
4、BCAS模型实操教学。
培训内容干货满满
1、名师团队小班教学,把握脑缺血领域前沿进展;
2、理论实操结合,熟练掌握各类脑缺血模型构建及评价技巧;
3、专业实验设备,确保最佳学习效果;
4、现场实操答疑,及时巩固实验技巧。
培训日程
报名优惠
①早鸟票:5月31日前,2200/人
②正式票:6月1日-15日,2600/人
*费用包含午餐费及资料费,其他食宿及交通费需自理;可以开正规会务发票
报名方式
扫码添加瑞沃德助教
即可报名
*报名名额限前30名(含第30名)
6月16-18日
诚邀您来参与~